当前位置: 主页 > 科技 >

心脏支架“消失无踪”!杭州市余杭区第一人民医院以创新技术服务患者

时间:2020-12-16来源:互联网 作者:编辑 点击:
心脏支架是心脏介入手术的常用医疗器械,也是冠心病患者治疗重要的手段之一。目前,广泛应用的心脏支架多为金属材质,植入后将终身存留体内,而在2019年,由我国自主研制的首款生物可

心脏支架是心脏介入手术的常用医疗器械,也是冠心病患者治疗重要的手段之一。目前,广泛应用的心脏支架多为金属材质,植入后将终身存留体内,而在2019年,由我国自主研制的首款生物可吸收心脏支架获批由乐普医疗研制,该支架在于植入体内3年后,可降解为水和二氧化碳,体内不再留有异物,使血管恢复健康状态。

日前,杭州市余杭区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团队成功开展了该区首台生物可吸收支架植入手术,顺利为一名冠心病患者植入生物可吸收支架,以创新技术为患者带来更优质、更丰富的治疗选择。

随天气渐渐转冷,冠心病也到了高发的季节。12月8日这一天,59岁的沈女士突然觉得自己的上腹部十分不舒服,还有一点隐隐的痛,于是来到余杭区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门诊就诊。接诊医生详细询问病史,经评估后考虑冠心病可能,安排次日进行冠脉造影检查。

12月9日造影提示,沈女士的前降支近段90狭窄,回旋支远段及右冠远段50狭窄。“这个患者的前降支近段严重狭窄,需要植入支架治疗。”心内科主任医师孙金栋说。“心脏支架是冠心病介入手术中最常用的方法,具有开通并支撑血管壁的作用。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是第三代金属药物支架,主要材料是钴铬合金、不锈钢,具有支撑性能、柔顺性较好的优点,放入血管后是永久存在的。”

沈女士家属一听到要在身体里放入这种金属支架,内心便产生了顾虑,既想治疗,又不愿意留个金属植入物在体内。心内科主任医师袁红教授了解到患者情况后,充分评估血管情况,认为可以考虑植入可吸收的生物支架。充分沟通后,沈女士及家属十分期待并决定尝试这种新型支架。

什么是生物可吸收支架?

支架梁是采用完全可降解聚合物材料聚乳酸PLLA,表面喷涂一层完全可降解聚合物载体涂层药物。这种支架在人体血管内植入后,首先会类似于金属支架一样提供一段时间的支撑,通常是6个月左右,之后就开始逐步降解,直到2-3年后完全被人体吸收。

相比传统支架的植入,可吸收支架植入对手术医生会有更高的技术要求,对整个操作流程也提出了更高的规范要求。随后,由袁红带领团队为沈女士植入生物可吸收支架。植入后,经血管内超声再次检查确认,支架膨胀及贴壁良好,支架边缘未见夹层,手术成功完成,家属十分欣喜。

生物可吸收支架有什么优势?

据了解,生物可吸收支架最大的优势,在于支架植入降解后可以恢复血管的功能和弹性,不会永久存留。由于生物可吸收支架的基体和涂层均由聚乳酸材料制成,植入人体后将经历血运重建、血管修复、支架降解吸收3个阶段,也就是说生物可吸收支架在完成支撑期后会逐渐降解,3年左右可以被人体完全吸收,血管恢复正常的舒缩功能。同时也为冠心病患者今后复发的再治疗提供更多的选择和空间,其中年轻患者更为受益。

此外,植入金属支架双联抗血小板药物需要1年,可吸入支架目前可缩短抗血小板药物使用时间。不仅如此,心血管支架的病人脑血管疾病发生率高,如需要脑核磁检查,金属支架植入早期不建议做,而可吸收支架优势更大。

生物可吸收支架适用什么患者?

作为冠心病治疗的新手段,生物可吸收支架有一定的最佳适用范围,应当在术前全面充分地评估患者情况,合理选择最优化的治疗手段,目前临床上对于复杂病变主要仍应用金属支架。相信随着生物可吸收支架的应用,“介入无植入”将成为介入治疗发展的趋势。

目前,我国冠心病发展正呈现年轻化的态势,相较冠脉支架手术而言,我们更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作息习惯,积极做好冠心病的预防工作,从源头上避免疾病的发生。

最后温馨提示,随着冬天气温的降低,寒冷刺激血管收缩,使血液粘稠度增加,血流量减少,耗氧量增加,易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应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暖、合理作息、充足睡眠、合理膳食,少吃高胆固醇食物如动物内脏,多吃蔬菜水果,保持乐观心态,避免抽烟、过饱餐、劳累等等这些引发冠心病的其它诱因。同时要合理运动,尽量避免晨练。清晨往往是心脏病事件的高峰期,特别是寒冷天气的清晨,气温更低,易导致心律失常及猝死的发生。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文章导航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