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科技 >

践行“两山”理论 中建水务以科技创新之笔绘就生态文明壮美画卷

时间:2021-03-12来源:互联网 作者:编辑 点击: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巩固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成果,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巩固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成果,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快推进重要生态屏障建设,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和城市黑臭水体。

中建水务环保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建水务”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全力融入新发展格局,践行“两山理论”,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创新治水深圳市坪山河,让“黑水荒山”变“绿水青山”

坪山河,位于东江淡水河上游,从西南至东北纵贯坪山区全境,是坪山区乃至深圳市的“生命水”。近年来,随着深圳城市发展进程的加快,人口的急剧增长,坪山河遭到了过度污染,环境问题日益凸显,昔日的坪山“母亲河”一“病”不起。

2016年,中建水务牵头组建联合体中标坪山河干流综合整治及水质提升工程。据介绍,该工程是全国首个以交接断面水质达标为标准的大体量、全流域水环境治理工程,在行业内首次提出以交接断面水质达标优于地表IV类为交付条件,也是中国建筑系统内首个以工程总承包模式实施的全流域综合整治项目。项目河道治理全长20.5km,其中干流13.5km、大工业区裁弯段3.4km、三洲田水3.6km,设计防洪标准为“百年一遇”。

项目推进过程中,中建水务工程人员意识到,以长效稳定达标为目标的“流域水环境模拟与调控技术”是坪山河项目的命门,于是依托自身博士团队,大胆采用“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模式,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行业内首次提出“精准截污、分散调蓄、分布处理、就近回用”的分布式治水新理念,实现了流域治理理念和技术上的多重创新,确立了河道综合整治治水新模式。

工程完工后,一级支流水质达到地表水四类标准以上,在深圳市排名第一!助力坪山河打造成深圳东部的“生态长廊”,树立了全国河道流域综合整治的标杆。

截至目前,围绕流域水环境课题,中建水务参编国家标准1部、地方标准1部、企业级标准3部,申请专利77个,发表论文26篇,SCI收录论文1篇。项目斩获第十八届、二十届中国高交会“优秀产品奖”,获评“深圳市治污保洁工程优秀项目”和“最具示范推广价值案例奖”。

智慧治污,打造长三角经济圈水清岸绿美丽乡村

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既是长江经济带的龙头,同时也是国内农业产业体系最全、农业创新能力最强和乡村业态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过去,由于农业粗放的生产方式,农污排放较为随意,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负担。

近年来,中建水务在长三角地区运用现代化治理智慧运营手段,逐步构建出农村生活污水连片整治的多边联动体系,最终形成了契合当地的农污治理系统化解决方案,成为用科技手段保护“绿水青山”的重要尝试。

以南京浦口农污项目为例,为针对性地解决长三角农污问题,重点开展了污水处理、设施管控等方面的关键技术和设备研发,开发出负压抽吸污水收集系统、MagBR磁介质生物反应器等农村污水处理一系列关键技术,形成了以高效运维为导向的全产业链技术体系及配套设备。中建水务打造的智慧农污管控平台,为农污项目全方位、全过程、全周期的运维管理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和技术支撑。中建水务与中建智能代表中国建筑申报的“农村污水治理终端设施数字化智能运营系统”获选国务院国资委2020年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优秀案例”,全国仅30个优秀案例,智慧农污运营系统为中国建筑系统内唯一入选胜出且获评优秀案例,也是全部案例中唯一美丽乡村建设、生态环境、农村污染治理运营智能化案例。

浦口农污项目作为国内首个、也是最大的以运营单位牵头的工程“总承包+运营”模式实施的项目,开创了以运维单位作为联合体牵头人,总体把控设计、施工质量的先例。

中建水务全面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发展理念,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营、统一管理”的思路,在长三角地区农污治理项目推进过程中,坚持“内外兼修”。农污处理项目既注重区域布局、处理方式、工艺提升、降耗提能等内在元素,同时注重加强农污终端的绿化景观建造,助力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推动乡村旅游发展。

截至目前,中建水务在长三角地区溧阳、江阴、浦口、如东等建设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已覆盖37个镇、3095个村255947农户,铺设农村管网工程9007公里,管网铺设距离相当于北京至上海高铁往返三趟,通过高新技术和智慧运营手段,助力长三角地区广袤的农村大地重塑“清水绕人家”的江南水乡美景,为更多人建造宜居宜业的美好家园。

固土保塬新技术,让黄土高原城市自由呼吸

九曲黄河,孕育了中华文明,滋养了华夏民族。甘肃省庆阳市所在的董志塬是闻名遐迩的“天下黄土第一塬”。近年来,由于严重的水土流失,董志塬的面积已仅剩三分之二,每年有近1.68亿吨的泥沙由泾河、马莲河等入黄河,泥沙量占黄河流域入黄泥沙的十分之一,占甘肃省入黄泥沙的三分之一!庆阳市是典型的西部缺水型城市,降雨季节集中,区域分布不均,年均降雨量仅560毫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8。同时,庆阳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城市内涝时有发生,雨水下塬集中排放,据了解,当地每年有42公顷土地被雨水吞噬,大量泥沙流入黄河之中。保卫母亲河、改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迫在眉睫!

中建水务在“庆阳市海绵城市试点建设PPP项目”建设过程中,在国内首次提出“系统治理、分类改造、适度渗透、有序排放”的十六字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为黄河流域水土保持、治水兴水,以及黄河中上游湿陷性黄土地区海绵城市建设、打造人水和谐的宜居城市探索了可行之道,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庆阳经验”!

中建水务专家技术团队进行科技攻关,针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及湿陷性黄土地质情况,构建“低影响开发系统、常规排水系统、超标雨水蓄排系统、水质净化系统、雨水中水利用系统、节水系统、生态恢复系统、固沟保塬系统及智慧城市管控系统”九大系统,落实“源头减排、过程控制、末端治理”三大环节,着力解决“水安全、水环境、水资源、水土流失及智慧城市”五大问题,确立了在黄河中上游区开展海绵城市建设的新模式。

通过3年的努力,庆阳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实现了试点区域内90的雨水不外排,径流污染削减率达到60,雨水利用率达到30以上,顺利完成了“小于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水土少流失、水源有保证”的总体目标,大幅提升了庆阳市城市防洪排涝能力,有效遏制了水土流失问题,为提升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打造宜居的黄河流域人居环境作出了积极贡献。

经过科技成果鉴定,“湿陷性黄土地区海绵城市建设关键技术研究及工程示范应用”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该项目共获得包括甘肃省安全文明工地、甘肃省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甘肃省智慧工地示范工程等多个省级奖项!

目前,中建水务在流域治理、农污治理、湿陷性黄土地区海绵城市建设等众多环保领域已成功孕育出了中建经验,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满足人民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就是中建水务的奋斗目标!未来,中建水务将积极践行“两山理论”,向着“行业领先的生态环境治理投资运营集团 中国建筑旗下环保行业运营业务最专业公司”迈进,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优势,助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积极贡献中建智慧、中建力量。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文章导航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