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科技 >

新科技为文化产业赋能

时间:2021-05-20来源:互联网 作者:编辑 点击:
“来,左边一起观看青玉龙,在你右边还有个葫芦瓶;来,左边为你介绍陶厨俑,在你右边是举方鼎……”一首欢乐的文物版“野狼disco”,让更多人在5月18日世界博物馆日这天,感受到了中国传

“来,左边一起观看青玉龙,在你右边还有个葫芦瓶;来,左边为你介绍陶厨俑,在你右边是举方鼎……”一首欢乐的文物版“野狼disco”,让更多人在5月18日世界博物馆日这天,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和“潮”。

近年来,随着国内“文博热”兴起,文物和传统文化也不再被束之高阁,通过各种IP文创产品走进了我们的日常生活,比如故宫口红、莫高窟眼影盘、国博amp;欧莱雅彩妆等等。“国潮”IP正在成为中国文化产业的一股新势力。

纵观全球各国,包括大英博物馆、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等在内的知名博物馆,一直在开发IP文创产业,那些产品让艺术可以随身而行,真正发挥了文化涵养身心的价值。目前中国博物馆数量已超过5000座,然而真正“出圈”的却是凤毛麟角,大量的文物及其所代表的传统文化元素,如图形、文字、纹样,仍然沉睡在各地博物馆。

要将文化创意产业真正推向高质量发展,还需进一步借助科技的力量。“文化和科技融合,既催生了新的文化业态、延伸了文化产业链,又集聚了大量创新人才,是朝阳产业,大有前途。”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与科技发展深度融合,文化创意与科技创新产生“化学反应”,不仅带来文化领域的新变化,更为社会经济注入新动能。

比如算法推送、云技术的最新使用,就丰富了文艺的形态,为大家提供了沉浸式体验。许多博物馆用新的技术为观众呈现文化内容,一些文艺团体将演出进行直播,人们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文艺带来的乐趣。如果说,科技和文化产业的这种融合发展是新科技为文化产业赋能的1.0版本,那么二者近来更加深度的交融发展则由于解决了很多长期困扰行业的商业化难题,更是让人们感到振奋和期待,被业界认为是新科技对文化产业再赋能的2.0版本。

借助蓬勃发展的电商,博物馆IP文创产品找到了新的展示及销售平台。据《2019博物馆文创产品市场数据报告》,仅阿里电商平台上博物馆自营店铺的访问人次为16.12亿,超过了全国博物馆全年访问总人次。国家宝藏、故宫博物院、敦煌研究院、中国国家博物馆,成为2020年天猫最受欢迎的10大国产IP。

寻找和挖掘更多的文化元素,则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又一大命题。中国的悠久历史所孕育出的底蕴丰厚的本土文化一直是人类艺术的瑰宝。除了文物这样的“集大成者”,民间还有诸多散落各地的传统文化元素,以及新兴的本土原创文化IP,挖掘这些文化符号的商业价值,正是对中国文化最好的弘扬。

近年来,不少文创公司都在运用更为前沿的科技手段开创新模式,打通本土文化的IP商业化链路。

以纹藏公司为例,收集记录中国传统文化纹样并建立数据库,建立IP化发展的底层基础,近年来,更是借助蚂蚁链的区块链、人工智能、IoT、密码学等技术,进一步打造了纹样商业价值的闭环,让更多设计师能够充分燃起对传统文化的创作热情。就在5月18日,蚂蚁链在“文昌星传统文化保护计划”中联合纹藏宣布,免费开放1000万个纹样给设计师,与此同时,打通天猫品牌商,为这些IP铺平商业化的道路。

在这个IP商业化模式中最值得称道的,是蚂蚁链独创的数字化解决方案:为品牌商提供一个IP数据库,让供需智能匹配,快速链接;采取事后按件分成模式,卖出多少件,分成多少钱,降低了成本及风险;实时清算分成,每件卖出去的东西可以准确及时地结算给各个参与方。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创新的模式对整个文化产业来说意味着一种新业态的诞生,为解决之前的行业痼疾提供了解题思路。在传统IP授权模式中,知名IP如迪士尼一般采取高保底授权费的模式,无论合作品牌方产品卖得好不好,都要先付出一大笔版权使用费,这意味着巨大的成本与风险。与此同时,大量中小IP与下游商家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许多如小黄鸭一样的优秀的IP由于过于分散,难以被品牌商发现。此外,版权商业化链条长,涉及多方协作,版权分成清算复杂。这些因素限制了文化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高效协作。蚂蚁链的IP平台就解决了这些问题,事后按售出数量智能自动分成的模式,高效保障了品牌商及版权方的利益。可以预见,随着类似数字技术越来越多地运用于文化产业,推动商业模式不断变革,中国的IP文创产业必将很快驶入快车道。

在“国潮”之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被中国本土文化吸引,而文创企业也能从和本土文化创意的合作中得到真正从外到内的文化认同和文化提升。

科技是硬实力,文化是软实力;科技创新让文化创意产业的链条更加通畅。推动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发展,不仅有利于丰富文化样式业态、满足人们多样化文化需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也有利于我国掌握文化发展主动权、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尤其是目前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对产业融合、对科技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技因素对文化产业的促进作用和价值更加立体、更加全面。科技创新要为文化产业提供更多技术保障和增量加持,从而更加有利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让中国文化在高质量发展中愈加自信。

靳楚平 国发智库研究员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文章导航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