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生活 >

一首不该被忽略的古诗,寓含了居安思危的处世哲理

时间:2018-12-19来源:互联网 作者:编辑 点击:
诗词的题材丰富多样,其中有一类哲理诗,人们把为人处事的哲学理念寓含其中,非常值得推荐。比如劝人惜时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又比如劝人学习的“黑发不知勤学早

诗词的题材丰富多样,其中有一类哲理诗,人们把为人处事的哲学理念寓含其中,非常值得推荐。比如劝人惜时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又比如劝人学习的“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等。我们常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有一首诗讲的便是这个道理……

这首诗便是唐代诗人杜荀鹤的《泾溪》:

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
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泾[jīng]溪,又名赏溪,在现在的安徽省泾县境内,它源出旌德县南,北流至泾县西入青弋江。南宋的诗词大家姜夔曾说“碍而实通曰理高妙”,这是他在总结前人的诗词创作经验时说的优秀的作品评判标准之一。

这首《泾溪》就是这样的一首好诗,因为从表面上来看,这首诗的事理是“碍而不通”的,船行于水上,遇险不倾,平流却覆,看上去并不合常理。但是,细究起来,你会发现并不是这样,因为船是人在掌控着的,船的载沉并非取决于水路的平险,而是由掌舵者决定。

当船行于溪险石危段时,人的畏惧心、警惕性会加强,所以通常“终岁不闻倾覆人”,都能安全通过。但是“平流无石处”,人很容易懈怠,往往可能舟覆人亡。这和俗语“马上摔死英雄汉,河里淹死会水的人”说的是相似的道理,这正是这首《泾溪》诗“理高妙”之所在。

从“水性”升华到人性上,这一道理是相通的,古往今来,无论是王朝的更替还是个人的成败,历史上到处都能找到事例来佐证。所以前人才会总结得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样的警世恒言。

这也是杜荀鹤的《泾溪》这首诗的真正价值,它告诫我们,一定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识。这样的好诗,不该被忽略。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文章导航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