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文艺 >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文艺作品?

时间:2017-03-17来源:互联网 作者:编辑 点击:
从关牧村说“年轻人需要寓教于乐的好作品”到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对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解读,从政协委员马国湘呼吁“取缔明星化‘娱乐性的吃喝玩乐’真人秀节目”到中国文

  从关牧村说“年轻人需要寓教于乐的好作品”到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对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解读,从政协委员马国湘呼吁“取缔明星化‘娱乐性的吃喝玩乐’真人秀节目”到中国文联副主席徐沛东呼唤文艺工作者的责任感,凡此对文艺的鼓呼之声,归根结底都是在探寻,在这个现代文化和传统文化撞击,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对冲的时代里,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文艺作品?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文艺作品,就是需要什么样的文化,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未来。为什么这样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承载着对个人和社会的“教化”责任和功能,而文艺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具有可视听的延展性的具象化表现形态。“观艺可见史,阅文知兴衰”,文艺作品简而言之就是时代文化的缩影。

  从《诗经》到诸子百家,到唐诗宋词元曲,再到后来的明清小说,每个时代有符合大众审美的文艺形式,每个时期都有一个文化领域的巅峰。《诗经》中“哀哀父母,生我劬劳”的孝德文化,“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忠贞爱情,儒家文化“仁义礼智信”的五常道德准则,唐诗宋词中“留取丹心照汗青”“待从头,收拾旧山河”的爱国情怀,元曲、明清小说中的针砭时弊,“演而畅之”……中华上下五千年间璨若星河的文艺作品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充满了前瞻性和普适性。文艺作品不可能剥离价值而存在,这些历史长河中的珍宝,从为人接受到传播、传颂到传承,都是紧随时代脉搏酝酿而生,必然有其符合时代主流价值观的内涵与之融合,否则不会有如此亘古的生命力。

  文艺作品要因时而变。“文章合为时而著”,任何一个时代的文艺作品莫不如此,在当下,年轻人的知识来源和渠道发生了变化,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都在重组,他们不喜欢被灌输而是喜欢主动出击,他们对于娱乐的关注甚至高于对时事和文化的关注,这对文艺作品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然而,在西方商业文化的强烈冲击下,一些文艺工作者和文艺作品已然些微偏离了原有的传统文化发展轨道。受消费主义和娱乐至上的思潮影响,文艺越来越娱乐化和商业化。一些粗制滥造的电视剧,一些无病呻吟的曲子,一些照搬照抄的网络小说,诸如此类的“快餐”充斥市场,然而它们却如不知晦朔的“朝菌”一样,生命力短得可怜。无“文”哪成“艺”,文化是艺术的灵魂。倘若市场任由这样没有灵魂的文艺傀儡泛滥,那么我国的文艺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必然会偏离航向,思维性走向浅薄,娱乐性流于低俗,创新性安于平庸。

  文艺作品既要有娱乐性,更要有教化性。最近讨论最多的就是《中国诗词大会》和《三生三世》的霸屏,一方代表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呼唤,一方是网络人气小说的改编,两者都受到年轻人的追捧,是因为多元的艺术形式中包裹着稳定的文化内核与理念,将传统文化以观众喜闻乐见的综艺形式展现,把对美好爱情的向往融合在唯美的故事情节中,正因如此,它们才能被群众认可甚至喜爱。文化都是在兼容并包中发展,在传统意识和当代元素混合的社会环境里,文艺作品要有生命力,就必然要紧跟时代脚步,符合年轻人的审美需求,同时把以文化人的责任感贯穿作品始终,如此才能获得娱乐和教化的双赢。

  好的文艺作品是社会文化精神的代言人,只有因时而变,兼容并蓄,才能推动文艺作品在转角处的山穷水尽,走向新时代的柳暗花明。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文章导航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