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国内 >

名校毕业却到大漠边疆守护健康,他后悔吗?

时间:2018-09-22来源:互联网 作者:编辑 点击:
【环球网报道 记者 朱梦颖】位于新疆阿尔泰山脚下的小村庄——白哈巴,对于很多在大城市生活的人来说,可能从未听过。 这是一个融合原始生态与古老习俗的美丽村落。约900位哈萨

【环球网报道 记者 朱梦颖】位于新疆阿尔泰山脚下的小村庄——白哈巴,对于很多在大城市生活的人来说,可能从未听过。

这是一个融合原始生态与古老习俗的美丽村落。约900位哈萨克族和蒙古族村民生活在这里。

但偶遇大雪封山,出入白哈巴村的公路都被风雪隔断,外出便成了难事。

全村900余村民,只有一个医生。

距离这里最近的一间医院,有128公里。从村里往返需要2个多小时。

2013年,张瑞良从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这里,成为了白哈巴边防连的军医,也是白哈巴村的第二个医生。

时间一晃,5年过去了。

在这漫长的岁月中,张瑞良的内心感受是怎样的?

既孤独又骄傲。

初入这西北边陲小村庄,他深感孤独。

“挺凄凉的、挺孤独的”,面对记者的询问,张瑞良回忆起了白哈巴给他的最初印象。“当时跟连队官兵也都不认识,跟当地村民也都不熟,感觉一个人在这里孤苦伶仃的。”他回忆道。

毕业于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的他,面对其他大学同学都进入了大医院工作的境况,心里难免产生了些许落差。

张瑞良解释道:“医生嘛,你见过的病人越多,见过的疑难杂症越多,医术就会越高明。可能我的医术就比不过他们。”

但当他能够成功救助村民的时候,他有着其他就职于大医院的大学同学所没有的成就感。

“每次给他们把病治好后的那种感觉,我感觉我的医术可能没有其他同学那样高明,但从个人价值来说,我并不输给其他在大医院工作的同学。”他说。

最让张瑞良难以忘怀的,是2015年夏季的一个傍晚。

一辆四轮拖拉机行驶到白哈巴边防连马壕附近时,由于轮胎爆炸,车辆发生了侧翻。拖拉机上的牧民与车一起翻到了路边。

在接到连队战友的通知后,军医张瑞良迅速赶到现场。经过细致检查,他初步判断受伤的牧民为小腿胫骨骨折,韧带撕裂。

“他被拖拉机完全压在了下面,小腿胫骨骨折断段已经暴露在外。而断段比较裂,随时可能戳破胫后动脉。我们这离县医院约120公里,如果动脉被切断,那他的小腿就很可能保不住。”张瑞良在回忆起这件事时,仍记忆犹新。

他继续说道:“我给他做了紧急的包扎和固定,随后将他送到了县医院。因为前期处理较好,所以医院后期处理也较为容易,并发症也较少。”

“虽然我在整个诊疗过程中对他没有特别大的帮助,但我的初步处理对他之后的愈合有很大改观。我想,这也是我继续坚守下去的动力吧。”

不仅如此,军医张瑞良坚持每周义务巡诊,定期为村民讲解卫生防病常识。

5年来,他讲解卫生常识120余场次,巡诊治疗500余人次,救治危重病患13人。

作为军医的他,俨然化身为流转于军营、草原牧场、乡村院落及雪域毡房的“军民医”。

面对记者的询问,往事涌入了张瑞良的心头。

“你后悔来到这里吗?”

“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文章导航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