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教育 >

新一轮高校更名公示:几家欢喜几家愁

时间:2018-07-17来源:互联网 作者:编辑 点击:
全文 3674 字 ,预计阅读 6 分钟 新一轮高校更名引发关注,一读君发现,高评委考察前后的公示名单发生了不少变化,今天就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唐山交通”、“齐鲁医学”品牌之争

全文3674,预计阅读6分钟

新一轮高校更名引发关注,一读君发现,高评委考察前后的公示名单发生了不少变化,今天就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唐山交通”、“齐鲁医学”品牌之争告一段落,在国家重视师范教育的今天,伊犁师范学院想脱掉“师范”帽子的想法也未能实现,而吉林华侨外国语学院则有望成为首个更名为大学的民办高校深圳技术大学也有望结束筹建

这些信息都能从日前由教育部公示的《2018年拟批准设置高等学校》中找出端倪。

在这份公示清单中,共有40所高校,而在4个月前公示的高校名单中,还有46所高校。这说明,经过第七届全国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下称“高评委”)专家考察、评议,高校申请结果已有所变动。

本文将为您详细对比两次公示名单的异同,并探究高校更名背后折射的社会现象。

(数据来源:教育部官网,一读EDU编辑部重新制作图表)

01

唐山学院更名“唐山交通学院”计划搁浅

考察前公示名单共有46所高校,但经专家考察和评议后,有6所高校的申请未获得通过

其中就包括申请更名为“唐山交通大学”的“唐山学院”。

因为“唐山交通”的品牌,唐山学院更名一事曾一度引发社会争议。

原来,坐落于成都的“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西南交通大学,在历史上与这一名称有过不少渊源。

虽然西南交大历史上多次更名,但学校声誉、办学水平的“黄金时光”可能恰是以“唐山交通大学”为名的那段时期。

唐山学院(网络图片)

但唐山学院希望通过先更名为“唐山交通学院”作为跳板,最终更名为“唐山交通大学”。

对众多西南交大校友而言,“唐山交通大学”已成为他们心中共同认可的“永远的校名”,唐山学院的更名行为会损害母校利益,是他们所不能接受的。

于是,争议声和反对声随之而来,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也被迫面对媒体对此事进行回应,称将在委托专家考察和评议等审批环节,结合学校的历史沿革、文化传承、层次类型、办学定位、学科特色等,对拟使用名称的规范性、合法性进行充分论证和审核,确保其使用名实相符的名称,妥善保护相关高校的合法权益

最终,唐山学院未能如愿更名。

西南交通大学唐山校址(网络图片)

02

7成拟新设本科高校的校名申请需改动

对比高评委考察前后的公示名单,19所拟新设本科学校中,只有5所未被要求改变校名,而其余14所均需要变动校名

具体变化可分为分为以下3类。(注:连接线前后分别对应专家考察评议前和考察评议后的高校名称)

校名涉及地理名称变化

有5所拟新设本科高校校名所涉及得地域范围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缩小,如将考察前以省份命名的校名,改为以地域或城市命名的校名,或将以知名城市命名的校名,改为以该城市别称命名的校名等。

具体包括:

“山东经贸学院-鲁南经贸学院”

“济南工学院-泉城工学院”

“中原科技学院-周口科技学院”

“广西城市学院-左江城市学院”

“海南科技学院-海口科技学院”

校名涉及领域名称变化

有6所拟新设本科高校校名所涉及的领域名称在高评委专家考察、评议后发生变化,具体体现为拟采用的名称在专业领域上有一定程度的修正和细化。

具体包括:

“南昌管理科技学院-南昌文理学院”

“江西信息学院-江西软件工程学院”

“郑州西亚斯国际学院-郑州西亚斯学院”

“广州科技学院-广州科技应用学院”

“成都艺术学院-成都艺术传媒学院”

“西安汽车学院-西安汽车科技学院”

校名涉及的地理名称和领域名称均需变动

3所拟新设本科高校的校名经高评委专家考察、评议后,在所涉及地理名称和领域名称方面均进行了修正:

一方面,校名涉及的地域范围有所缩小,

另一方面,校名涉及专业领域的指向更加明确。

具体包括:

“山东外事翻译学院-山东威海外事学院”

“广东工商学院-广东西江学院”

“陕西电子科技学院-西安信息学院”

03

拟更名大学考察前后对比分析

经高评委专家考察、评议,共有16所拟更名高校进入本轮公示阶段。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高校无一例外,计划将原有校名中的“学院”改为“大学”

吉林华侨外国语学院的进步

其中,如能顺利更名为吉林外国语大学,吉林华侨外国语学院将成为全国唯一一所更名为大学的民办高校,同时也将是吉林省唯一一所外国语大学。

此前,该校已成为全国民办高校中第一所、也是目前唯一一所“省重点高校”,其校长秦和还成为第七届高评委委员。

连续两年申请更名为“上海电力大学”的“上海电力学院”,本轮也成功进入高评委考察后的更名公示名单中。

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网络图片)

“齐鲁医科”品牌仍属山东大学

对比高评委考察前后公示的两份名单,16所拟更名的高校全部通过考察评议,仅有3所高校校名在考察前后发生变化,分别是:

“齐鲁医科大学-山东第一医科大学”

“四川科技大学-四川轻化工大学”

“伊犁大学-伊犁师范大学”

(注:连接线前后分别对应专家考察评议前和考察评议后的高校名称)

这说明,依托泰山医学院和山东其他医学科学院资源建立的高校不能被称作“齐鲁医科大学”,“齐鲁医学”的品牌可以继续为山东大学所保留

泰山医学院(网络图片)

自古以来,“齐鲁”二字被视为山东的代表,历史悠久,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意味。诞生于1864年(清同治三年)的“齐鲁大学”更是我国最早的教会大学之一,全盛时期号称“华北第一学府”,和燕京大学并称“南齐北燕”。

值得注意的是,“齐鲁大学”尤以医学院实力最强,坊间有“北协和、南湘雅、东齐鲁、西华西”之称。

因此,“齐鲁大学”老校友联名反对山东省准备合并组建的“齐鲁医科大学”:

一方面,原齐鲁大学多名老校友认定“齐鲁医科大学”与原齐鲁大学医学院名称“撞车”,会影响众多校友的母校荣誉感和归属感。

另一方面,综合考虑这所新组建的医科大学的学校实力与专业优势,都远远无法企及历史积淀深厚的“齐鲁大学医学院”。

延续原齐鲁大学基因的山东大学也做出行动,在2017年9月宣布将“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部”更名为“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给山东大学直属附属医院加挂“齐鲁”品牌,意在向外界表明,“齐鲁医学”品牌是山大重要组成部分,山大将继续保护、传承、发展好“齐鲁医学”品牌。

所以,在众多因素的驱使下,这所获批组建的学校如今“放弃”齐鲁医科大学的校名,拟更名为“山东第一医科大学”。

齐鲁大学旧貌(网络图片)

其实,类似的高校更名风波在此前也曾发生

案例

2015年4月28日,教育部发函同意泸州医学院改名“四川医科大学”。这一更名引起“老川医”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海内外老校友的反对。

随后,四川大学正式向教育部发函,表态“不同意泸州医学院更名为四川医科大学”,并提起行政复议,最终,“四川医科大学”又改名为“西南医科大学”。

伊犁师范学院未能脱帽

对比考察前后名单,拟更名为“伊犁大学”的“伊犁师范学院”也没能成功摘掉“师范”的帽子,需要更名为“伊犁师范大学”。

此前,确实曾有不少师范院校出于追求综合性大学的目的,纷纷在更名时去掉“师范”二字,实现脱帽。

但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王定华曾表示,“十三五”期间,我国181所师范院校一律不更名、不脱帽,聚焦教师培养主业,改进教师培养机制、模式和课程,加强教师教育体系建设。

因此,依据新一轮公示名单,虽然经过高评委专家的考察后,教育部允许“伊犁师范学院”升格为“伊犁师范大学”,但必须保留“师范”二字,这也体现出国家对师范教育的重视

伊犁师范学院(网络图片)

04

高校更名的背后

可能很多人疑惑不解,校名只是一个简单的代号而已,为何有时会引发巨大争议和关注?各高校又为何要耗费九牛二虎之力,经历复杂的申请和审批流程,更改校名呢?高校更名流程又是否真正遵循了严格的考核和社会公示?

下文将为您进行简单分析。

校名可能影响生源质量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潘昆峰曾做过一项很有趣的研究,研究的主题正和“高校名称与学生认知判断”相关。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一共提供了32个虚拟校名,让高三的学生们对这些虚拟高校的录取分数线做出估计。结合学生对录取分数线估计的高低以及虚拟校名的特点,研究人员希望能够探究高校名称对学生认知判断可能造成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高校校名确实具有认知效应,能够影响学生的就学决策

高三学生对校名首字段为“大区域”、“省份”的高校录取分数线估计值明显高于“城市”和“山河湖海”。

高三学生对校名尾字段为“大学”的高校分数线的估计值明显高于“学院”。

对于高三学生的认知判断而言,校名尾字段的影响作用高于首字段。

此外,研究进一步探究发现,校名之所以能够影响学生的认知判断,主要是通过影响学生的“地理位置判断机制”和“就业状况判断机制”来实现的。

比如,学生会对名称里的“大省份”和“大城市”更有好感,认为地理位置优越或就业前景广阔;

而两个各含有“大学”和“学院”校名的高校的分数线之所以不同,根本原因在于从认知上,学生普遍觉得“大学毕业”比“学院毕业”更有利于就业。

了解了这些研究发现,再结合上文分析的名单,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何申请更名的高校无一例外地希望将校名中的“学院”改成“大学

高校名称影响学生的就学决策(网络图片)

高校设置、变更等流程需更加透明化

根据2017年初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十三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要严格依据标准审批“学院”更名“大学”,切实引导高校把精力和资源用于特色学科专业建设与内涵发展上来。

然而,虽然教育部早有正式文件发布在先,但关于文件中所指“依据标准”的内涵究竟是什么,公众其实并不清楚。

高校是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镇,其设置和变更与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的进步密切相关。

在高校更名的过程中,社会和公众(除少部分高校更名利益相关者外)真正关注的,既不是更名所引发的争议,也不是高校设置与变更的最终公示结果,而高等学校变更流程的优化和操作的透明

我们期待这一过程能够更加透明、公开,让公众知道相关决策究竟是怎样做出的,背后有哪些考量因素。

如此一来,一方面能保障利益相关者的知情权,另一方面也能强化对参与决策过程相关人员的监督,促使有关决策朝着更加科学、民主的方向发展。

本期作者

方略研究院北京研究分站 石琬若

一读EDU编辑部

更多精彩内容,请订阅一读EDU微信公众号(微信ID:yidu_edu)查看!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文章导航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