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科技 >

科技重塑未来教育:尊重数据,更要尊重人性

时间:2020-11-27来源:互联网 作者:编辑 点击:
数字技术增在重塑我们的生活,相比其他领域如火如荼的数字革命,教育行业的大规模数字化转型往往相对较慢——我们仍然习惯于过去数十年来常用的学习和教导方法和做法。 但20

数字技术增在重塑我们的生活,相比其他领域如火如荼的数字革命,教育行业的大规模数字化转型往往相对较慢——我们仍然习惯于过去数十年来常用的学习和教导方法和做法。

但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加速了这一进程。在很多地方,从前学生一起安静地坐在课桌前,听老师讲课的日子可能一去不复返了。空中课堂、在线答疑和作业批改逐渐常态化。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和混合现实MR等变革性智能技术正在重塑教学体验和流程。

但面对加速到来的巨大转变,我们对教育的数字化有了更多期待的同时,也有一丝怀疑:究竟该如何更好地使用新兴技术,才能让技术为学生和教师赋能,而非使其仅成为一种新趋势,但学生并不能真正受益?

11月19日,正值哈佛大学教育学院成立100周年之际,罗汉堂秘书长陈龙就这一课题,与该院院院长布里奇特·朗Bridget Terry Long、教育学高级讲师凯思林·布特Kathryn Boudett展开对话。哈佛大学教育学院长期以来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方面走在行业最前沿,并致力于用大量最佳实践和创新项目引领教育行业的发展和转型,为全球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

善用数据和技术,教育将更加高效和普惠

数字技术正为所有人带来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在教育领域同样如此。了解学生、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代表了未来的教育方向——和其他高度数字化的行业一样,教学服务不再被动地给予学生,而是学生主动制定学习目标和安排任务,老师和家长只起到辅助作用。

以哈佛大学教育学院的“善用数据”Data Wise项目为例。1996年,哈佛大学教育学院和波士顿公立学校的19名研究人员和从业人员制定了一个核心教学工作流程。在这一流程中,教师一起研究所收集的学生信息,进而改进教学。项目负责人布特解释称:“我们建立一个八步模型,可分为三个阶段。在准备阶段,我们要学习如何合作,发展教师评估素养,并就如何使用数据达成共识。”

“接下来是问询阶段。我们会创建数据总览,挖掘学生数据,了解到学生在哪里遇到了困难,成功之处在哪里,然后在此基础上,检查我们作为教育者,是否支持或阻碍学生的学习。最后一个阶段是行动。我们根据评估制定计划,然后采取行动、再评估和调整。而为确保教师真正合作参与项目,而非被动地执行既定流程,我们明确了ACE思维模式。A代表对行动、评估和调整;C代表有意协作;E则代表对实证的不懈关注。”

朗院长称,善用数据项目的两个模型自推出后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美国的教育文化,并写进同名书籍《善用数据》Data Wise中,其MOOC课程在全球已经有超过1.4万人注册订阅。“过去20多年来,我本人也专注于使用数据来探索高等教育中长期存在的问题,比如向学生提供经济援助政策的有效性等。最近我在美国参议院教育委员会作证,提出让学生更容易获得高等教育财政支持的计划,并用数据量化了该计划的积极影响,从而进行了颇具说服力的论证。如今,教育领域正有越来越多人接受数据的使用,对数据价值的观念发生了转变,这鼓励了教师、管理人员和地区领导积极主动地使用数据,为自身决策提供信息。”

陈龙指出,在中国,应用数字技术的教育企业还带来了普惠性。比如在线青少儿英语教育品牌VIPKID通过互联网将中国小朋友与北美老师连接起来。该平台现有70多万学生、9万多教师,让偏远地区的孩子都可以与英语母语者连线,学习最道地的英语。另一公司好未来则引入“双师课堂”。双师教学体系为每个班级配置两名教师,一名是水平极高的老师,负责网络远程教学,另一名老师在线下教学环境中为学生提供辅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线上名师所授知识。未来生活在偏远山区的孩子也有可能在线上听到哈佛老师讲课。

教育科技公司流利说的应用已经被数亿中国人订阅。这款应用采用的实时语音评分技术可以分析并帮助改进发音和语法。用户就像拥有一位人工智能英语老师,帮助自己随时随地练习——采用真人培训的话,绝大多数人都不可能获得这样的服务。“新的商业模式借助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正在瓦解传统教育模式,为更多人提供更普惠的服务,大大降低了学习门槛并帮助用户快速学习,所以我认为技术是美好的——如果能被正确使用。”陈龙表示。

警惕数字技术的陷阱——重视数据背后的人性

但如果我们错误使用了数据,会掉入怎样的陷阱?布特指出,不论是查看数据的人,还是数据被查看的人,其人性都必须得到尊重。也就是说,即便技术可以做任何事时,人的价值依然存在,而我们应珍视这一区别。

教师在使用数据时必须有良好的判断力,避免将学生简化为一个个分数,并错以为这个数字能完全说明学生的情况以及他的上限在哪里。数据应被用来进一步了解学生,使其更个性化,了解其优势和所处学习阶段,并匹配其学习需求、帮助其成长。仅仅给学生标记分数并利用这些数据对学生做出假设——比如判断是否值得在分数低的孩子身上花时间,是引入技术最大的陷阱之一。

另一陷阱是,当教师手上有越来越多的数据,但要知道如何使用这些数据来改进学习和教学——如何让这些数据更有用,并且成为有效协作过程的一部分——可能是一个挑战。因此,善用数据项目强调,教师必须作为一个团队,共同研究学生的作业,讨论和决定下一步的教学。

最后,技术让原有评估体系更细微具体,但对学生整体能力,以及其未来成功所需能力的评估并没有相应的指标。在VUCAA的时代,我们处于“不稳定”Volatile、“不确定”Uncertain、“复杂”Complex、“模糊”Ambiguous、“加速”Accelerating的环境中,同时机器的分析能力、记忆速度都在提升,所以人的适应能力、与机器协作的能力,以及区别于机器的特质——爱、想象力、创造力、对未知的热情变得弥足珍贵。我们必须扩大传统教学的边界,更多利用技术实现目标和好奇心驱动式教学、跨学科以及实践学习,帮助学生在更加不确定、挑战更艰巨的世界中获得成功。

转折点:打破传统机构的时间与地理界限

新冠疫情已经成为技术在教育领域普及的转折点。在本次疫情中,全球有16亿人的学业中断。在线教学和教研加速普及,为视频/音频会议、协作、聊天和网络研讨会提供在线平台的Zoom成为超级明星足以说明这一趋势。陈龙指出,阿里巴巴出品的钉钉也扮演了同样的角色。疫情期间,中国有14万所学校使用钉钉,300多万个班级的1.3亿学生在钉钉上学习。超过600万的教师在钉钉上授课时间超过了6000万个小时。“这在去年是不可能发生的事,但人们正在习惯新的模式。我和我的北美和欧洲同事过去主要用电子邮件沟通,但现在我们常在视频中交谈讨论,比之前只在年会中见面的次数还多。”

布特同样认为,技术让教师与学生的连接更紧密。“在艰难时期,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确定,作为人类,我们依靠彼此生存,而对于集体的使命感让我们有义务去连接每一个孩子,不管他住在偏远山区,还是繁华市区。”

但疫情下线上教育的崛起不会导致线下教育消失。陈龙表示,疫情缓和或结束后,学生仍然愿意回到学校、与同学相处,远程学习可能成为辅助。“未来教学更多是线上线下的结合,线上的工具也会改变或升级。”

技术真正带来的长远改变在于,传统机构的时间与地理界限被打破。学校变得更加开放和社区化,让来自“象牙塔”的理论知识更快更好地应用到现实世界中,解决困扰人类社会的真正问题和需求。比如在开放型研究机构罗汉堂,来自世界各地的顶尖社会科学家和实践者,定义和谈论重大社会议题,思考如何为了公共利益、可持续的普惠性目标而拥抱数字技术。

陈龙强调,大学是几个世纪前建立的概念。但现在我认为,大学正在被分解、重构,引导我们进入新的学习体验中。学术机构会更像社区,吸引有相似目标的学者,跨越地点、时间、学科等传统界限,彼此合作交流,带着信仰、激情和使命感来解决社会问题。这就是学校的未来。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文章导航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