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科技 >

从技术量变到技术质变,从智能革命到智能经济

时间:2020-11-06来源:互联网 作者:编辑 点击:
——评李彦宏《智能经济》 多年后,再回看2020年,这一年或已成为历史长河中具有分水岭意义的年份。单从世界经济增长视角看,新冠疫情导致供给侧和需求侧几乎同时停摆,技术因

——评李彦宏《智能经济》

多年后,再回看2020年,这一年或已成为历史长河中具有分水岭意义的年份。单从世界经济增长视角看,新冠疫情导致供给侧和需求侧几乎同时停摆,技术因素在2020年比以往任何时候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都要更为关键和显著。

不妨做个假设,如果这场疫情发生在十年前,那时候,云计算刚萌芽,深度学习刚兴起,4G网络尚未完全商用,社交网络尚未成型,千行百业与互联网尚未融合……在这样的技术条件之下,这场高传染性的疫情导致的供给需求停摆,其对经济的伤害力度,一定远比今天来得更为猛烈。

短短十年间,技术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可谓天壤之别。“人们总是高估一项科技所带来的短期效益,却又低估它的长期影响。”以这十年技术对产业和经济发展的贡献来看,我们更能深切地感受到阿玛拉定律的力量。

按照康波周期理论的界定,自1990年代至2040年代,这五十年为工业革命以来的第五轮长波周期。眼下,我们正处本轮长周期的萧条-复苏周期的转换阶段。其中,5G、人工智能、纳米技术等成为本轮长周期的主要技术推动力量。

定位此刻所处的历史长河坐标,以更清晰地理清过去十年经济发展形态,以及本轮长周期后20年的经济发展趋势。李彦宏创业20年,加上早年求学和工作时间,他已经在技术领域和工业界深耕30多年。半个康波周期的人生旅程,让他对技术的力量有着十分深刻的体悟。基于此,李彦宏在三年前推出《智能革命》之后,今年再度推出《智能经济》新著。从《智能革命》到《智能经济》,这背后预示着的是技术从量变到质变,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在过去十多年的爆发性发展之际,AI已经开始深入到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image.png

首先,若把时间拉长到未来10年到20年往回看,数字经济可能只是过渡性概念,随着人工智能不断渗透到各行各业,最终智能经济将成为业界更广泛共识,成为全球经济重新向上增长的核心引擎。

1990年代到2010年代,因计算机与互联网等生产工具的革命,信息经济的提法也曾一度十分普遍。但在过去这十年,随着千行百业被“互联网+”,显然信息经济已经难以概括,于是数字经济的提法恰逢其时。数字经济的本质在于信息化、自动化和网络化。放眼未来二十年,随着智能化的加速,作为一种完整的经济发展形态,智能经济将在数字经济基础上进一步完成进化升级,走向成熟。

本书专门探讨了智能经济这一概念是否是伪命题,并给出了明确的定义:“以新一代人工智能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为杠杆,与经济社会各领域、多元场景深度融合,支撑经济社会和人高质量发展的新形态、新范式。”应该说,这一定义比较全面地阐述清楚了智能经济的内涵和外延。相信在2020-2040这20年,也就是第五轮长波周期的后半程,智能经济将成为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数字经济同样高频的经济叙事概念。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希勒曾在《叙事经济学》中探讨了社会心理如何形成,如何推动经济波动和经济增长。本书有望成为智能经济在未来二十年形成强势经济叙事的先锋性作品。

第二,人工智能正迎来远超过去十年发展的更好时代。中国及全球经济减速趋势的不可逆转,有望因人工智能的发展、智能经济的繁荣而得以补漏,未来10年到20年经济增长不用过于悲观。

以中国经济增长来说,目前面临诸多因素“走坏”的迹象。比如,人口红利的数量和质量双双衰减;随着高收入人群利益固化,人力资本积累速度变慢;需求疲弱、产能过剩以及高企的融资成本,导致固定资产投资这驾马车已经很难再驰骋奔跑;制度红利也缺乏重大的经济改革支撑……这些推动2008年之前经济高速增长的因素,在最近这十多年都已几乎同时走向衰减。如今,再加上全球化在最近三年的急转直下,我们不得不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因此,面向未来十年,推动经济增长的利器,真心已经不多。

得幸,我们正处于技术创新的上升周期,智能经济在中国大有可为。现在,业界越来越达成一个共识,5G只是前期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工智能才是真正让5G、让云计算最终“飞起来”的长周期、大产业。随着5G技术的逐步大面积商用,配以丰富的数据资源和不断提升的计算能力,智能革命继续推进,进而不断带来产业化加速,逐步形成完善的智能经济这一崭新的经济发展形态。

智能经济已经在路上。人工智能的产业价值要以“万亿”作为基本单位来计量,但是人工智能对包括工业制造、交通、能源、金融等在内的千行百业的实际影响力,和政府、行业的期待还有一些差距。想快速弥合这个差距,新基建是一个不可错失的机会。人工智能越向底层去落,产业升级的生命力和战斗值就会飙的越高,智能经济的建设也就越加水到渠成,中国以及全球经济顺利走完此轮康波周期的后半程上升曲线,也就有了基本保障。

第三,中国发展智能经济,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也面临着比较明显的劣势。中国政府立足庞大的市场规模允许先行先试、丰富的应用场景、海量的数据积累,《智能经济》还特别点出了中国目前主动求变的决心很坚定……这些都构成了中国发展智能经济的独特优势。

然而,这些因素仅仅是智能经济这棵参天大树的上层“枝叶”,智能经济的根在人工智能、通信技术本身,而这些前沿技术的根在基础研究、根在精益制造……智能手机的根在IOS和安卓系统,芯片的根在ARM架构、根在光刻机以及背后的精益制造……无根之痛,是本轮中美之争,我们每个人最痛彻心扉的体悟,“以市场换技术”,换不来真正的“根”技术。

目前,百度、华为、阿里等科技公司,能够在人工智能、5G、云计算等创新方面保持领先,最重要原因还是这些企业敢于每年将10-15左右的营收用在研发。只有对技术创新的信仰坚定,对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始终如一的投入坚守,中国目前所面临的智能经济发展劣势,才可能有一天逐步也成为我们独特的优势。 

智能经济时代在加速到来。七年前,当百度领先筹建深度学习研究院的时候,人工智能在社会上基本还是个科幻概念,产业层面对于人工智能的技术力量也没有太多真实的感受。所以如今李彦宏说“智能经济是中国未来十年经济新标签”,也就意味着“智能革命”已经在科技领域基本成为现实。而从智能革命到智能经济,是一个技术量变势能不断积累和行业公众认知逐步建立的过程,看似平稳推进,实则静水流深。

未来10年到20年,智能经济属于技术专注者,属于厚积薄发者。因为中国和全球的经济增长,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仰仗技术因素。正如开篇我们提及的“多年后”,到时候,经济学领域的经济增长模型也将因此面临着一次全新的改写和刷新。(完)

(作者为财经作家,中国科大国金院全球经济与国际金融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副研究员。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文章导航
推荐内容